企业为我、我为企业、服务社会

方圆计量服务于电力、通信、医疗、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石化、化纤等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

30

2023

-

10

产业计量优秀成果连载之计量测试技术成果(3)


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产业计量成果”征集活动,经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遴选出首批118项优秀成果入选产业计量成果库,涉及计量测试技术、计量测试设备、计量测试方法、计量测试服务案例等。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产业计量成果库首批入库成果名单。为推动更多产业计量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成果转化,更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本期开始,计量资讯速递将连载该批成果供全国计量同行参考。今日带来产业计量成果之计量测试技术优秀项目介绍:

● 面向显示屏的多光谱智能检测关键技术
● 大气颗粒物监测计量关键技术
● 大口径热水管道流量及温度在线校准技术
●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校准技术
 

面向显示屏的多光谱智能检测关键技术

 

国家平板显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厦门)

多光谱检测技术,又可称为彩色共焦检测技术,具有无需轴向扫描即可获得高度或深度信息的特点,因此可通过做二维横向扫描的方式获得被测物面的三维形貌特征。
国家平板显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厦门)针对现有显示屏质量检测方法只能做单点扫描、检测效率偏低的不足,开发了多光谱全场检测技术,利用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易受控调制的优点成功建立了并行多光谱检测技术的理论和仿真模型,采用光纤束轴外像差消除术和独创的颜色转换算法,发明了并行多光谱检测技术,构建了线扫描多光谱检测系统,攻克了显示屏内部划痕、断裂,凹陷等瑕疵深度检测难点,成功实现了一维横向扫描获取表面三维形貌的目标,并将其应用于显示屏表面的质量检测,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检测单片5英寸平板表面瑕疵的时间小于15s。
该项技术目前在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等单位得到了推广应用,所开发的检测设备植入到产品生产线中,实现了显示屏关键质量参数检测的智能化、数字化、在线化和完整化,与生产线形成完整闭环,成功解决了显示产业关键计量测试和在线完整质量数据获取与分析技术难题,有力促进显示产业升级转型。该项技术获得了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大气颗粒物监测计量关键技术

 

国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该项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了大量程级联分级稀释与光学米散射机理相结合的颗粒物无损监测技术,并研制了适用于日常检定校准用的PM2.5自动监测仪检定装置,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面向PM2.5自动监测仪的地方检定规程,填补了PM2.5自动监测仪量值溯源体系的空白。该技术首次提出光声光谱与腔衰荡光谱相融合的气溶胶光学特性直接测量技术,研制了气溶胶光学特性全参数测量装置,实现了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准确测量,避免了积分浊度法测量的原理性误差,制定发布浊度仪地方校准规范。基于开放式腔增强原理,采用特制的拉法尔结构的气帘保护装置,实现能见度的高精度测量,形成了面向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小型化校准装置,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面向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地方校准规范,填补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量值溯源体系的空白。该项技术研制的PM2.5质量浓度标准装置浓度范围为(1~1000)μg/m3,测量不确定度为6%;气溶胶光学特性测量仪,测量不确定度为4%;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校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为3%。
该项成果有效保障了大气颗粒物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助力我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为G20、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监测领域技术支持。
 

大口径热水管道流量及温度在线校准技术

国家煤电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国家煤电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研制了大口径热量表检测装置的基础上,开展煤电产业热电联产中大口径热水管道流量在线原位测量技术研究,研究热电联产大口径热水管道中流量的在线校准方法,研制基于插入式多声道超声时差法的便携水流量在线校准装置,开发适应现场复杂流场条件的平均流速计算模型,发展流速和面积分别溯源的现场数据溯源手段,实现现场流量仪表的在线校准。研制了基于温标固定点传递技术的便携式现场多固定点比较标定装置,以及与温度固定点直接结合的自校准温度传感器,实现热电—供热计量现场流量仪表的在线校准。
该项技术不仅解决了煤电产业中使用的热量表的量值溯源问题,还解决了热电联产技术中的大口径热水管道流量量值溯源问题,热电联产技术使电厂锅炉热效率可达80%~90%,能源利用效率比单纯发电提高约一倍以上。该项技术也是中心开展在线原位测量研究的一个典型案例,保证了实验室和现场测量结果一致,为电厂能源结构更加合理,能源利用更加高效提供数据支撑。该项技术先后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校准技术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换电站作为一种新型的动力电池快速补能的方式,应用越来越广泛,面对换电模式的蓬勃发展,换电站的充换电质量与性能如何评价、用户的换电安全、换电后车辆的行驶安全如何保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换电站校准的计量需求和存在的技术难点,通过为换电系统设计专用工装设备,基于霍尔原理,搭建高精度电能质量分析系统等方式,最终形成了针对换电站的全系统计量校准技术。通过这一创新的计量校准技术,换电站只需停站30分钟,不影响向社会提供换电服务。校准模式涵盖不同电池工况,覆盖换电、恒流/恒压充电、电气安全等模式,完成对换电站的扭矩示值误差、电压示值误差、电流示值误差参数的校准,在大量摸底试验论证的基础上开展批量校准。
该项技术获得了用户的高度好评,同时获得工业信息化部的JJFZ(机械)001-2022《电动乘用车电池更换站校准规范》计量技术规范立项,填补换电站校准空白,保障新能源汽车使用性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