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为保证测量结果有效性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手段。随着检测和校准项目的增多,质量监控开始出现数量多、任务重、形式化等问题。同时,相比于电子化的业务管理系统,很多实验室质量监控工作还处于原始的纸质化报送和统计阶段。为有效管理并利用质量监控结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以下简称“新疆计量院”)对比进行了一些探索。
新疆计量院于2010年建立了业务管理系统,较好地满足了证书出具、测量设备管理等需求。但质量监控工作仍由人工报送和处理。近年来随着检测和校准业务快速发展,现有质量监控的方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求。
为提升质量监控工作的规范性、高效性,优化各项质量监控管理流程,建设一套充分满足质量监控日常事务需求和适合未来管理需要的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根据多年来新疆计量院质量监控的工作经验,同时通过对内地省级实验室的调研,确定并设计了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的需求。
建立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并与现有的业务管理系统平台对接。质量监控信息系统由期间核查、质量监控、内部比对、日常监督等模块组成。将各类质量监控类文件模板输入质量监控信息系统,模板主要包括期间核查、质量监控、设备比对、人员比对和日常监督的计划、方案、报告格式等。根据组织结构的层级按照职工权限分级管理。
期间核查、质量监控、设备比对、人员比对、质量监督员日常监督,以及质量管理部门督导检查等日常质量监控业务工作繁重。建立管理系统后,操作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模板,监控数据,提交系统报表。全部工作实现在线处理,提高了事务性工作的一致性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二、管理系统建设阶段设计
通过对质量监控关键需求分析,结合工作实际紧迫度需要,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成熟稳健为规划思路,将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分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实用性目标并加以实现,最终全面推进系统的实施和应用。
进行质量监控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实现期间核查、质量监控、内部比对、日常监督等的规范化管理,并实现质量监控信息系统与业务管理平台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
(1)建立质量监控管理基本信息库,完成各类文件的自动生成。制定质量监控方案和报告标准,根据输入的质量监控数据,生成方案和报告、整理质量监控数据,为建设规范统一的质量监控数据库打好基础。
(2)完成数据库模板后,质量技术部门通过系统可快速处理方案和报告的审批、预警工作。实现期间核查、质量监控、内部比对、日常监督等的在线处理,规范了审批、修改、发布流程。
(3)基于业务管理系统平台,建立质量监控结果与测量设备管理、证书出具、证书审批等环节的关联关系,即当质量监控结果出现异常时,关联的设备提示异常、证书出具时无法选择关联设备、证书审批时关联人员无法签字等。通过质量监控实现对业务工作的控制,有效发挥质量监控的作用与效
(4)充分利用大量各种类型的质量监控数据,有效分析被监控对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并评估质量风险,制定并实施预防计划。同时,完成各类质量监控数据汇总及分析工作,为内部审核提供参考,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在完成质量监控核心业务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实现参加国家比对进度、CNAS能力验证频次表的在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