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我、我为企业、服务社会
方圆计量服务于电力、通信、医疗、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石化、化纤等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
29
2023
-
06
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吴安平:加强计量能力建设 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计量能力建设 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计量作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近年来,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安徽省计量院”)立足新发展阶段,着力提升计量供给质量和服务效能,推动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2021年,安徽省计量院获批了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了四方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安徽省计量院成功入选首批全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创新基地,筹建的国家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通过市场监管总局预验收,成立省计量院宿州、黄山工作站,有力促进了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入推进,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对精准测量测试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徽省计量院任重而道远。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对做好新时代的计量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加强计量技术能力建设,提高计量服务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夯实物质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当前,安徽正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要面向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强化计量测试技术能力建设。一要围绕安徽省大科学装置、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等新兴主导产业,组织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攻关,计量标准物质、仪器仪表和标准物质研制,建立一批促进和保障技术进步的专用计量测试方法和标准规范,填补部分领域量传溯源能力空白。二要继续推进产业计量和能源计量两个国家中心建设,积极筹建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测试技术的产业化运用,进一步发挥计量对新兴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三要加强碳排放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碳计量中心建设,搭建资源共享的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为碳排放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数据支撑。
加强计量科研能力建设,强化计量科技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成果转化运用体系建设,把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不断深化计量领域的交流合作,激发科技创新动力。一要推动四方战略合作协议落实。按照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管理要求,加快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联合申报的重点研发项目建设。探索共同组建先进能源检测技术联合实验室,面向电磁和极端环境条件下超导、高温、低温、流量等研究领域,力争在联合建立国家计量基标准方面取得突破。二要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围绕计量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通过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引领,协调组织企业、高校等优势力量,搭建跨学科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方式,加强联合攻关,推动“计量+”发展模式,形成科学技术发展支撑业务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科研成果快速向检验一线、产业发展等转化应用,切实提升服务产业能力水平。
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夯实计量发展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人才队伍强基赋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构建现代化先进测量体系,需要建立一支忠诚计量事业、干净办事、勇于担当的计量人才队伍。
一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计划,打破信息壁垒,强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人才团队的作用,着力搭建高校人才沟通对接平台。二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开展“传帮带”培训和实训,加强注册计量师的培养推广,打牢技术人才基础。三要做好人才管理工作,改进职称评价体系,优化人力资本潜力,更好地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传帮带”中的作用。
着力在服务、支持、激励上下功夫,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在今后的工作中,安徽省计量院将紧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充分发挥计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不断完善计量制度体系,提升计量科技水平,创新计量管理模式,提高计量服务水平,努力推动计量工作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张老师:152 8711 7717 (客服)
谢老师:136 6871 7727 (特检咨询)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