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我、我为企业、服务社会

方圆计量服务于电力、通信、医疗、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石化、化纤等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

29

2023

-

06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计量处处长赵风勇:发挥计量基础作用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2023年5月20日是第24个“世界计量日”,今年“世界计量日”的中国特别主题是“计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为响应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世界计量日”活动的号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计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中国计量》特设“计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版块,约请相关领导和专家结合本职工作、专业或行业特点、未来规划等谈谈体会和工作感悟,并阐述理论对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
 
发挥计量基础作用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处处长 赵风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因此,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按照《意见》要求,“紧贴重点领域需求,突破关键测量技术,研制新型标准物质,不断完善国家计量体系”,充分发挥计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贡献计量力量。 

健全完善高水平计量体系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

1 加快计量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

聂荣臻说过“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门捷列夫讲:“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2018年开始的国际单位制全面量子化变革,将引领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发现新物质、新原理、新方法和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创造了条件。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不管是发展实体经济、振兴制造业,还是提升质量,计量都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加快计量发展有助于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催生变革性技术和颠覆性创新,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基础。

2 计量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大要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计量是现代工业的“眼睛”和“神经”,只有测得出,才能造得出,只有测得准,才能造得精。加强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对加快产业基础再造、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加快计量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计量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场监管领域看,无论是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还是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都离不开计量。其他领域的治理同样需要计量的支撑保障。比如,计量是实现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气象、地震、水利等领域,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的运用和计量技术规范的完善,对探测、预警、防范重大自然灾害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外开放领域,计量互认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工具,是促进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的“世界语言”“技术语言”。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对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要求,深化计量改革,强化计量监管,优化计量服务。

强化计量体系建设是夯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保障

当前,我国低端无效计量供给过剩、高端计量供给不足,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方面的个性化、定制化计量供给大量缺失,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的计量校准技术还需突破,综合参量的准确测量还有不少难题亟待解决。各领域对精准测量测试的需求与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计量供给体系韧性还不足,抗冲击力较弱。因此,要大力加强计量体系建设,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基础。

1 深入推进科学计量,持续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把握好计量量子化变革的重大机遇,紧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健全完善计量标准体系和计量能力,加快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新型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有效填补新一代信息产业、高端化工、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量值传递与溯源空白;加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设,支持计量测试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完善计量创新协同机制,整合计量优势资源协同攻关解决计量测试难题,重点解决极值量、复杂量、多参数等计量测试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强分布式系统和传感器网络计量技术研究,突破动态、在线、原位校准技术瓶颈,强化计量对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加强高端仪器设备传感器等核心器件、核心算法技术研究,推动量子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计量仪器设备应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稳固的计量基础支撑。

2 深入推进应用计量,全力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聚焦山东省“八大战略”“十强产业”,强化先进制造业、大众健康与安全、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山东、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计量应用支撑。重点是:在服务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围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制定《山东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方案》和《山东省市场监管系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碳计量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碳计量相关技术规范,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要求,积极争取总局批准开展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试点。组织开展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创建活动,促进企业由“计量器具管理”向“计量数据管理”转变。在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加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培育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充分发挥计量对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精准管控作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十四五”期间,争取再建设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0个以上,提升冷链物流、磁悬浮动力装备、橡胶轮胎等重点领域计量测试能力。举办以计量赋能智能制造为主题的全国性产业计量大会,深化产业计量合作交流。

3 强化民生计量保障,提升法制计量监管效能

深化计量“放管服”改革,简化计量行政许可事项,强化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等方面列入国家强制管理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管理,确保量值准确,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和健康安全。开展重点民生领域计量“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加强医疗卫生、眼镜制配、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粮食购销等领域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专项治理,试点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桩等重点计量器具在线监测、智慧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计量欺诈、计量作弊、伪造计量数据等违法行为。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开展放心计量消费和诚信计量示范活动。

推进区域计量发展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区域发展需求,推动实现计量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探索推进区域计量中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区域计量测试中心,明确“一平台、五创新、七突破”工作内容,进一步完善区域量值传递体系,引导区域计量协同创新,建立开放协调的区域发展计量支撑体系,推动实现山东省内黄河流域各市计量资源优势互补。积极争取总局支持建设国家碳计量中心(山东),聚焦黄河流域9省区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建立能耗和碳监测系统,组织重点企业能耗和碳排放比对,搭建化工、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因子库。发挥计量对黄河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重要作用,争取建设国家水资源计量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节水监测、水耗“双控”提供精准计量支撑,推动计量服务黄河国家战略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