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我、我为企业、服务社会

方圆计量服务于电力、通信、医疗、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石化、化纤等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

26

2023

-

05

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杨永军:构建先进测量体系 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2023年5月20日是第24个“世界计量日”,今年“世界计量日”的中国特别主题是“计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为响应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世界计量日”活动的号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计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中国计量》特设“计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版块,约请相关领导和专家结合本职工作、专业或行业特点、未来规划等谈谈体会和工作感悟,并阐述理论对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
 
构建先进测量体系 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文
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 杨永军
计量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在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计量的重要性,准确把握计量发展的需求,科学规划、长远布局计量工作,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站位,充分认识计量战略性、基础性地位

计量作为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其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为关键。计量是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产业基础技术,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前提和基础。计量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测量数据“测得到、测得准、测得快”,夯实计量基础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在当前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提高计量测试技术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计量测试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尤为重要。
放眼未来,准确把握新时期计量发展需求
1.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应瞄准前沿突破关键技术
“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科学与计量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经典物理的发展成就了近代计量,量子力学的诞生孕育了现代计量。第一次量子技术革命,以对量子系统的被动观测和宏观调控为特征,催生了半导体、激光器、计算机、光通信等技术,将人类带入了信息化时代。第二代量子信息技术再次蓬勃发展,以对量子体系的主动操控和微观调控为特征,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瓶颈,实现数据的极限精度感知、数据安全传输和海量信息处理,为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提供无限可能。要把握量子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在量子精密测量新赛道把握先机。
2.支撑现代化产业变革,要融入过程保证数据准确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先进的计量体系。计量测试是装备设计验证、定型鉴定、加工制造过程中准确数据的来源,应加强计量测试与研制生产过程的深入融合,加强法制计量与企业测量活动的有机衔接,加强计量技术活动与监管治理的高效互动,构建体系完整、技术先进、自主可控的计量体系。
3.拥抱数字化时代到来,须重塑体系推动模式升级
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是以数据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计量测试数据可信度高、数据量大,要注重计量测试数据的融合应用,突破计量测试数字化关键技术,构建计量测试大数据平台,支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立足当下,扎实推进计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1.前瞻布局量子计量测试新体系
全力突破量子精密测量关键技术,构建多极化、扁平化的新型量子计量测试体系,提升量值复现水平和量传效能;研制高精度量子计量测试仪器,提升高端仪器设计制造水平;研制小型化、芯片化量子传感器,实现在线、远程校准,甚至直接嵌入装备,大大提升性能。
2.加速推进高端仪器自主研发
高端仪器设计制造水平是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和实力的综合体现,要大力提升高端仪器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加快突破高端仪器核心设计技术,提升制造工艺水平,打造高端仪器研发生态,构建高端仪器自主设计制造体系。
3.全面提升计量现代化治理能力
构建国家、行业、企业多位一体、多层互补的计量现代化治理体系。针对行业特殊性,改进管理监督模式,加大计量测试方法、工具和技术供给,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效能。发挥企业能动性,完善企业先进测量体系,加大计量设备、人员资源投入,提高企业测量能力。
4.持续推进计量数字化变革转型
开展原位、在线、远程计量,以及智能装备信息感知计量、智能算法评价、数字孪生性能评估等技术的研究,与装备研制生产数字化流程并行定义和深度融合,实现计量活动、流程、规范、业务等的数字化,构建覆盖装备发展“三全一前”的先进数字化计量测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