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几代中国领导人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中国梦
中国式现代化是学习二十大精神十分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四个现代化;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将四个现代化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也就是小康之家;几十年来,“四个现代化”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心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习近平同志全面系统地论述并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论。
十八大以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与二十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一脉相承的。报告明确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也为计量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量值定义世界,凸显计量在科技进步中的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聂荣臻元帅在20世纪80年代讲“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明确了计量的基础和领先作用。为了适应数字化国际大环境,从2019年5月20日起,国际单位的7个基本单位全部由基本物理常数定义,国际测量体系第一次全部建立在自然常数上,保证了国际单位的长期稳定性和环宇通用性。面对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新形势,为确保计量技术的领先地位,欧美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对量子计量技术研究的技术攻关,积极布局高精度、小型化、嵌入式量子计量基标准和量子传感技术的研究工作。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国际计量组织积极推进战略部署,为支撑数字通信、数据交换以及工业4.0的急迫需求,开展数字计量技术研究。量子化基准、嵌入式标准、数字校准证书及虚拟仪器等技术领域已成为计量技术的新高地。
产业计量正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中国以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还存在“枝繁叶不茂”、缺乏高端部分、细分市场不强等系列问题。
英国航空发动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认为,提高产品和经营业绩的核心是严重依赖测量数据,产品全寿命周期和配套服务的所有活动都需建立在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现代先进实验室,占领计量技术制高点,推动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国产化,将计量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试验生产和服务全寿命周期,通过参数量化、优化、固化,掌控关键技术参数的测量数据,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量以载道,用数据守护人类的共同认知
计量标准是对客观世界的固化认知,计量对测量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没有高精度计量标准就没有高精度测量活动,计量数据是计量活动中已经认知并固化的测量结果,标准参考数据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技术资源。随着计量技术与产业融合,数据高度孪生,计量也将走进“数据管理”时代,成为人类数据资源及人类共同认知的守护者。
回望历史,计量总不平凡。1936年,吴承洛先生说:“人类所以能明了自然关系,就是因为人类有计量自然关系的各种标准,所以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一切知识,都是计量得来的,计量愈能精准,知识愈得正确。”数据守护的计量理念必将大行其道,让计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再立新功。